洗牙完整指南:了解洗牙過程、價錢、好處與注意事項

想保持牙齒潔白、預防牙周病?洗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。本文深入介紹洗牙的過程、價錢、好處與注意事項,並解答常見疑問如「洗牙痛嗎?」、「多久洗一次牙才合適?」海灣牙科東涌團隊以專業、安全、舒適的方式為您護齒,立即了解更多洗牙資訊!
Teeth Cleaning Guide 洗牙完整指南
目錄
What is teeth cleaning 洗牙是什麼

洗牙是什麼?

洗牙(專業牙齒清潔,Scaling and Polishing)是由牙醫或牙齒衛生員利用專業超聲波儀器手動器械,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膜牙石及外觀色漬的專業治療。這是一項預防性牙科護理,能有效維持牙齦健康、防止蛀牙與牙周病。

洗牙的好處,為什麼定期洗牙那麼重要?

許多人以為每天刷牙兩次、使用牙線或牙縫刷,已足以保持口腔清潔。事實上,即使清潔習慣良好,仍難以徹底清除牙齒與牙縫間的牙菌膜。當牙菌膜長時間積聚,便會逐漸鈣化成牙石,而這些堅硬的沉積物無法靠日常刷牙去除,只能由牙醫或牙齒衛生員透過專業洗牙徹底清除。

若忽略定期洗牙,牙石長期刺激牙齦,容易引發以下問題:

  • 牙齦紅腫、刷牙流血
  • 牙周病(包括牙槽骨吸收、牙齒鬆動)
  • 口臭(因細菌與發炎產生異味)
  • 牙齒表面黃漬、色斑積聚,影響外觀與自信笑容

現代都市人生活節奏繁忙,加上飲食習慣如經常飲用咖啡、紅茶或吸煙,更容易產生色素沉積與牙石堆積。這些因素令定期洗牙變得格外重要,因為它不只是清潔,更是一種預防性治療

定期洗牙的主要好處包括:

  • 去除牙石與牙菌膜,預防牙周病與牙齦炎
  • 改善口氣,減少口臭問題
  • 減輕牙齦紅腫與出血
  • 令牙齒更光滑亮白,減少污漬再附著
  • 協助牙醫及早發現蛀牙、牙周病等潛在問題

總結而言,定期洗牙不僅是「美觀」的保養,更是維護整體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環。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專業洗牙,你可以有效防止牙石累積、減低牙周病風險,並長期維持清新口氣與潔白笑容。這是一項小投入,卻能換來長遠的牙齒健康與自信。

專業洗牙及口腔檢查,關注您的口腔狀況

我們提供貼心及專業的牙科服務。我們的五間診所分別位於中環、東涌 及 愉景灣,方便您選擇最鄰近的診所。

health-care-voucher-醫療券

我們接受醫療券!

teeth cleaning process 洗牙過程詳解

洗牙過程詳解

洗牙是一項安全、常規的牙科療程,整個過程一般需時約 30 至 45 分鐘。由牙醫或牙齒衛生員以專業儀器操作,過程溫和且大多數人不會感到疼痛。

以下是洗牙的一般流程:

1️⃣ 口腔檢查

洗牙前,牙醫會先檢查整體口腔狀況,包括:

  • 評估牙齦是否發炎、出血或腫脹
  • 檢查牙石分佈及牙菌膜累積情況
  • 確認是否有牙周病、蛀牙、牙齒鬆動或牙齦萎縮的情況

如發現嚴重牙周炎或深層牙石,牙醫可能建議分階段進行「深層洗牙(Scaling & Root Planing)」以確保療效。

💡 牙醫提示:單靠牙刷無法清除牙石,必須透過專業洗牙由牙醫或牙齒衛生員進行清理。

2️⃣ 超聲波洗牙

利用超聲波震動儀器手動刮治器,清除:

  • 牙齒表面與牙齒縫間的牙石與牙菌斑
  • 牙齦下方的沉積物

洗牙時會聽到輕微震動聲並感受到水霧噴出,屬正常現象。若牙齦較敏感或有輕度發炎,可能出現少量出血,通常在幾天內會自然改善。

3️⃣ 牙齒拋光

清除牙石後,牙醫會使用細緻拋光膏為牙齒表面打磨,使牙齒:

  • 更加光滑亮白
  • 減少牙菌膜再次附著
  • 改善外觀與口氣

4️⃣ 氟化物護理(可選擇)

部分患者可選擇於洗牙後塗抹氟化物凝膠或塗層,有助於:

  • 強化琺瑯質
  • 預防蛀牙
  • 減輕牙齒敏感

🦷 洗牙後注意事項

完成洗牙後,牙齒及牙齦可能會有短暫敏感或輕微出血,這些情況屬正常反應。為了讓口腔更快回復健康,建議遵從以下護理提示:

避免進食過熱或過冷的食物

牙齒在洗牙後表面較敏感,應避免溫度極端的食物或飲品,以免刺激牙神經。

24 小時內避免吸煙或飲用有色飲品

如咖啡、紅茶、紅酒等容易導致牙漬的飲品,應暫時避免,以防止色素再次附著在牙齒表面。

維持良好口腔清潔習慣

每天刷牙兩次,並配合牙線或牙縫刷清除牙縫污垢,有助延長洗牙效果。

輕微流血屬正常現象

若牙齦在洗牙後出現少量流血或腫脹,通常會在兩至三天內改善。若出血持續或疼痛明顯,應儘快聯絡牙醫檢查。

定期覆診

按醫生建議時間覆診,讓牙醫評估牙齦健康及牙石再生情況,確保長遠維持口腔健康。

Will it hurt when teeth cleaned 洗牙會痛嗎

洗牙會痛嗎?

這是許多人在預約洗牙前最常問的問題。其實,大部分情況下洗牙並不會痛,只會感覺到輕微震動或水霧噴灑的感覺。

然而,若患者有以下情況,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短暫不適或輕微酸軟感:

  • 牙石積聚過多:超聲波震動清除厚重牙石時,可能會刺激牙齦。
  • 牙齦發炎或牙周病:發炎的牙齦對外力較敏感,容易出現流血或酸痛。
  • 牙齒敏感體質:牙根外露或琺瑯質磨損者,在清潔牙縫或牙頸部位時可能會有短暫刺痛。

這些不適一般在洗牙後一兩天內會自然消退。現時牙醫診所多採用低震動超聲波洗牙儀,並可配合溫水沖洗或在必要時使用局部麻醉,確保整個過程更舒適、更安全。

若你對疼痛特別敏感,只需於洗牙前告知牙醫,醫生可調整力度或分段進行,令體驗更輕鬆。

洗牙多久一次?

定期洗牙是維持牙齒與牙齦健康的重要習慣。根據牙醫建議,洗牙的理想頻率如下:

  • 一般人士:每 6 個月 進行一次洗牙
  • 吸煙者、糖尿病患者、牙周病高風險人士:每 3 至 4 個月 進行一次

定期洗牙的好處包括:

  • 預防牙石形成與牙菌膜積聚
  • 減少牙齦炎、牙周病的風險
  • 改善口氣,保持清新
  • 讓牙齒更潔白亮麗,維持自然笑容

若長期未洗牙,牙石會不斷累積並深入牙齦下方,令牙周組織受損,甚至導致牙齒鬆動,因此建議不要忽略定期檢查與清潔。

teeth cleaning price 洗牙價錢

洗牙價錢(香港參考)

在香港,洗牙價錢會因牙醫或牙齒衛生員的經驗、以及所使用的儀器和服務內容而有所不同

有些診所的收費會包括牙科檢查、氟化物塗層或口腔護理建議;而若需進行深層牙周清潔或處理牙周病,費用則會相應提高。選擇設備完善、服務專業的牙科診所,不僅能確保洗牙效果,更可讓牙醫及早發現牙齦或牙周問題,避免日後病情惡化。

正規牙醫診所的洗牙收費一般都清晰透明,建議患者於治療前了解療程內容與收費明細,確保過程安心放心。如想查詢最新洗牙價錢或療程詳情,可直接向我們任何一間診所查詢或預約專業諮詢,以獲取個人化建議與口腔護理方案。

💡 貼士: 若你已有一段時間未進行洗牙,或經常出現牙齦出血、口氣不佳等情況,建議同時安排「洗牙+全面口腔檢查」,以更全面評估牙齦與牙周健康。

專業洗牙及口腔檢查,關注您的口腔狀況

我們提供貼心及專業的牙科服務。我們的五間診所分別位於中環、東涌 及 愉景灣,方便您選擇最鄰近的診所。

health-care-voucher-醫療券

我們接受醫療券!

總結:保持潔白笑容,從定期洗牙開始

洗牙不只是清潔牙齒,更是預防牙周病與維持長期口腔健康的關鍵。即使每天刷牙與使用牙線,仍無法完全清除牙菌膜與牙石,唯有透過專業洗牙,才能讓牙齒真正潔淨、牙齦健康、口氣清新。

關於洗牙的常見問題

洗牙會令牙縫變大嗎?

不會。洗牙的目的只是清除牙石與牙菌膜。當牙石長時間積聚在牙齒間,會推擠牙齦與造成發炎。清除牙石後,牙齒間原本被牙石佔據的位置恢復正常,看起來像「變大」,其實只是牙齒真正健康的狀態。

多久要洗牙一次?

建議一般人每 6 個月洗牙一次;

吸煙者、糖尿病患者或牙周病高風險者,應每 3–4 個月清潔一次。定期洗牙能預防牙石形成、維持牙齦健康及保持清新口氣。

洗牙後牙齒會變白嗎?

洗牙能去除茶漬、煙漬、咖啡漬等外層色素,讓牙齒回復自然本色,看起來會更潔白乾淨。但洗牙不屬於牙齒美白(teeth whitening),若想進一步提升牙齒亮白度,可向牙醫查詢專業美白療程。

洗牙會痛嗎?

一般洗牙不會痛,但若牙石積聚較多、牙齦發炎或牙齒較敏感,可能會有輕微不適或出血。這是暫時性的情況,通常幾天內便會改善。若患者對疼痛特別敏感,可請牙醫使用溫水沖洗或局部麻醉,讓過程更舒適。

洗牙後牙齒會敏感嗎?

少部分人洗牙後可能出現短暫牙齒敏感,特別是牙石厚重或牙齦退縮者。這是因牙根表面短時間暴露所致,通常 2–3 天內會自然消退。可使用抗敏感牙膏或含氟漱口水協助舒緩。

洗牙會傷牙齒嗎?

不會。洗牙使用的是超聲波震動與水流清潔技術,不會磨損牙齒或琺瑯質。相反,若長期不洗牙,牙石堆積才會令牙齦慢性發炎、牙骨吸收、牙齒鬆動。

洗牙需要花多久?

一般洗牙時間約為 30 至 45 分鐘,視牙石量與個人口腔狀況而定。如需要加上拋光或氟化物護理,整體時間可能略長,但通常可於一次療程完成。

洗牙後可以即刻進食嗎?

建議等待 30 分鐘後 再進食,以讓牙齒表面的氟化物塗層有充分時間吸收。24 小時內宜避免飲用深色飲品(咖啡、紅茶)或吸煙,以免牙齒重新染色。

懷孕期間可以洗牙嗎?

可以。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,牙齦更容易發炎,反而更需要保持口腔清潔。洗牙屬於安全的非侵入性治療,建議於孕中期(懷孕 4–6 個月)進行,能有效預防孕婦牙齦炎與牙周問題。

洗牙與深層洗牙(Deep Cleaning)有何不同?

一般洗牙只針對牙齦以上的牙石,屬於日常保健;而「深層洗牙」針對牙齦下方(齦下)的牙石與細菌,主要用於牙周病治療。若牙齒已鬆動或牙齦退縮,牙醫可能會建議進行深層洗牙。

免責聲明

本網站的內容僅供參考及資訊分享之用,並不構成專業牙科醫療建議。建議您在需要牙科治療或相關資訊時,諮詢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註冊的專業牙醫,以獲得適合您個人需要的建議和診斷。

我們致力於提供準確且可靠的資訊,但不保證內容的完整性或最新性。同時,內容中的資訊不應被視為取代專業牙科建議、診斷或治療方案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您的牙科醫生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士諮詢,並根據其建議採取行動。

選單